皮膚基礎保養的目的
是為了保護皮膚,讓皮膚在盡量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發揮正常的修復能力,
以維持在健康年輕的狀態
基礎保養如果沒做好,
而只希望靠一些號稱具有神奇療效的保養品
或昂貴的醫美療程來改善皮膚,
一來事倍功半,二來即使有效也無法維持長久,
因此,基礎保養可說是皮膚健康美麗的根基
基礎保養包括三部份:即清潔、保濕、以及防曬:
清潔:
清潔的目的
是為了清除掉皮膚上的廢物以及老舊角質,
皮膚上的廢物可能來自環境中的汙染物,
也可能是皮膚自行排出。
皮膚的清潔需注意以下幾點:
過猶不及:
現代人的衛生觀念普遍良好,
所以現在比較常遇到的反而是洗臉洗過頭,
或用了太強洗臉產品所造成的皮膚問題,而非清潔不夠所造成。
一般建議每天洗臉以一到三次為宜
而且使用洗面乳只限於晚上洗臉時使用,
早上剛起床時,皮膚上頂多只是皮膚自行分泌的油脂
若覺得過油,以清水略為沖洗即可。
因時制宜:
皮膚的膚質會隨著季節而變化,
夏天用來剛好的洗面乳到了冬天可能用了太乾。
所以,洗面乳也必須隨著時間換季喔!
如果洗完太過緊繃,就表示洗面乳的洗淨力太強了。
分區調整:
有些混合性膚質的人會有T字部分太油,
兩頰太乾的困擾,這時洗臉時可將洗面乳用在T字部位,
等到T字部位洗得差不多時,再將一些洗面乳稍微帶到兩頰部即可。
保濕:
皮膚角質層只有在正常的含水量下,
才能正常的代謝,並發揮保護的功能,完整的保濕包括三個步驟:
補水:
補充角質層的水份,如果角質層不含水,
擦上再多的保濕產品只能達到"保亁"的效果,而非保濕。
所以保濕產品使用前要先補充一些水份到角質層,
可以是在洗臉完後趁角質層還含有足量水份的時候擦上保濕品
或是擦上保濕品前先補充一些水份。
不要只顧補充皮膚水份而不喝水喔,
攝取足夠的水份對於皮膚保養也很重要!
吸水: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保濕品
都會含有如甘油、玻尿酸、膠原蛋白、果酸等的吸水成分。
使用這類產品就可達到吸水的效果。
只不過,這類吸水成分如果空氣中水分少,會轉而從角質層吸收水份
讓角質層更乾。所以使用保濕品之前的補水相當重要。
鎖水:
如果空氣較為乾燥,吸水層的水份還是會逐漸散失,
於是皮膚就會逐漸乾燥。
所以如果能在吸水層外再覆蓋上一層親油層,
就可利用油水互斥的原理將水分鎖住。
所以在吸水層上在補上一些較油的保濕產品
可以達到更好的保溼效果。
現在的保濕品大多兼具吸水與鎖水的功能,
所以洗完臉後很快的擦上保濕就能完成保濕的三個步驟。
其實,皮膚的角質層裡原本就有很好的天然保濕成分,
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正好可以作為鎖水層。
所以,如果不要過度洗臉,
其實有時不需要擦什麼保濕產品皮膚也可保有足夠的水份。
而且市面上的保濕產品隨隨便便就含有三四十種的成分,
對皮膚其實是種負擔
防曬:
正確的防曬包括四個部份:
(一)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候出門:也就是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間。
(二)穿衣戴帽撐傘加太陽眼鏡:
深色且織法細密的布料能提供較佳的防護,
合格的陽傘必須能隔絕紫外線才有用,
選擇大面積的太陽眼鏡,
既可保護眼睛也可提供較容易曬出班的臉頰一層額外的保護喔。
(三)擦防曬用品:需注意幾點:
防曬係數:
在室內選擇SPF15,常跑室外選擇SPF25以上。
除了注意SPF外﹝SPF是指對短波紫外線UVB的防護﹞,
PA﹝指對長波紫外線UVA的防護﹞也很重要。
PA要選擇+++﹝三個加號﹞才夠。
有些防曬用品會以IPD或PPD標示來表示對UVA的防護,
在選擇上應以IPD或PPD值大於SPF/4以上的為佳。
使用量:
臉的話大概就要一顆普通彈珠的大小,
一隻手臂也一樣,一條腿則需要兩顆彈珠的量。
脖子跟前胸也要擦,
如果不是特別露的衣服也大概是一顆彈珠的量。
擦的時機:
出門前半個小時就要擦,
並且兩三個小時補充一次,如果下水或流汗流得多,要更快補充。
特殊情況:
如痘痘族、敏感性皮膚等,
也要選擇適合的產品,而如果要下水,也要選擇防水功能好的。
(四)補充抗氧化劑:
不管是再怎麼嚴密地防曬,還是會曬到陽光的,
這個時後就需要抗氧化劑
來幫忙清除皮膚照射紫外線後所產生的自由基。
抗氧化劑包括維他命 C.E、胡蘿蔔素、花青素、茄紅素等
當然沒有人能夠隨時做到這四點,
但是,若能有正確的觀念,盡可能在允許的範圍內做到,
這樣就可以盡量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了
留言列表